老品牌自身的故事感和歷史意識使其在數百萬品牌中脫穎而出。與現代品牌相比,這些百年的老品牌似乎更能體現一個城市的風土人情和地域文化基因。成千上萬的消費者口碑造就了這樣的招牌。隨著我國消費市場的不斷繁榮,老字號品牌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推動了餐飲行業的發展。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中華老字號”的一些品牌已無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所以中華老字號的發展也離不開品牌戰略的推動。

一、“中華老字號”的現狀與困境
商場把老品牌給甩了一巴掌。根據中國品牌研究機構的調查數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中國有16000家老字號企業,到目前為止只有1600家,生存的企業不超過10%。即使是幸存的少數企業,也只有20%能勉強生存,剩下70%舉步維艱,真正盈利不超過10%。
二、“中華老字號”品牌如何轉型升級
1.再發掘記憶
在上海豫園,一定會想到城隍廟,當想到城隍廟時,一定會想到怪味豆;同樣,如果你在廣州,想起來吃在廣州,廣州酒家無疑是個不錯的選擇。以特定情景為基礎的概念,使品牌聯想得意地持續,需要根據生活方式的改變而改變。
2.市場必須遵循規則
僅僅回憶是不夠的,還需要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升級,否則就會被淘汰??纯聪栍偷膬蓚€品牌吧。以前,澳門曾有兩個蠔油品牌,一個是李錦記,另一個是榮。一百多年后的今天,竟沒有幾個人識得當年的榮名。如果是華人,則只剩下李錦記。它告訴我們老字號需要改變。在內涵不變的基礎上,老字號的轉型,應繼續在方式、形式、甚至部分產品上有所改變。

3.突破產品界限
隨著時代的激變,消費者的需求不斷變化,“一招鮮吃遍天”成為過去式,在堅持特色產品的同時,在產品樣式、材質、品種等方面積極開拓創新,成為老字號發展的新模式。
4.重構消費情景
舊時老字號受時空限制,只能在特定的時間地點提供服務,時代的限制成就了老字號的崛起,但在新的消費時代,消費場景的改變,促使老字號加速蛻變。單從餐飲、互聯網上看,不少老字號向線上平臺進發,“團購”+“外賣”成為餐飲消費新模式。老餐飲企業京味齋月均150000單外賣,并對外賣菜品進行針對化改進,如單獨研發適合外賣品類的菜品,并為新的消費場景提供相應的個性化服務。
總而言之,老字號品牌,對內要建構自己品牌的價值體系,提升和豐富自己的產品力,創造和建立全新的品牌形象,并借助和運用新的營銷工具和手段,順應市場,走上快速發展的道路。